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

水电是目前唯一一种技术上比较成熟的、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资源。大型水电站的正面生态环境效益远远超过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可控的水库蓄水总量十分有限,尚不能起到拦蓄洪水、调节水资源的作用。因此还需要建设一批高坝大库的坝式水电站来调蓄水资源,只有让全流域具备一定的水库调节能力,我们才能实行全流域的统一调度,优化河流水资源的管理。大型蓄水水库,可增加流域讯期的蓄洪能力,增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更好地解决防洪减灾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抽水蓄能电站是水电站发展的主流。抽水蓄能电站的蓄能机组有效水头越高,所需要的流量和库容越小,单位造价就可减少。故抽水蓄能电站的造价随水头增大而降低。 纯抽水蓄能电站的特征是只有很少甚至没有天然径流进入上水库。浙江天荒坪、广州和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为纯抽水蓄能电站。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有天然径流汇入。我国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蓄能机组受常规水电机组水头和天然落差限制,水头一般较低。岗南、密云、潘家口和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为混合式。   对于没有水资源调配需求和土地紧张的地区,宜选择建设低水头水电站。低水头水电站梯级开发,可减少移民和淹没;采用灯泡贯流式发电机组,水力损失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低水头水电站梯级开发,要结合流域龙头水库的调蓄来设计。每一条梯级开发的河流,应建立两处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应包含干流和支流,且干支流段均不应修建水电站。 天生桥一级水电站,是红水河十个梯级的龙头电站,调节库容57.96亿m3,(调节库容是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是为水利发电、航运、给水、灌溉等提供调节径流的水库容积,也称有效库容); 岩滩水电站,调节库容15.6亿m3 龙滩水电站,防洪库容70亿m3,(防洪库容是设计洪水位至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容积,是为削减洪峰、防止下游洪水灾害而进行水库径流调节所需的库容); 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水电站,防洪库容221.5亿m3; 山西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624m,上水库调节库容424.1万m3,下水库调节库容421.5万m3;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514m,上水库调节库容891万m3,下水库调节库容1121万m3; 新丰江水电站,额定水头514m,调节库容64.89亿m3,调洪库容31.024亿m3,(调洪库容是校核洪水位{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允许临时达到的坝前最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容积,它用以拦截洪水);  生态基流是维持河流生态系统运转的基本流量。水电站应建立在保持生态基流的基础上。 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为30%,而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却超过50%,每50平方公里就建有1座水库。金沙江规划的水库总库容将达到径流量的83%;长江上游地区水库总库容将达到河川径流量的61%。 北方河流的最小生态流量为多年平均流量的10%,南方河流为30% :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785m3/s,生态基流为179m3/s; 海河多年平均流量为7233m3/s,生态基流为723m3/s; 长江多年平均流量为28700m3/s,生态基流为8610m3/s;   引水式水电站比坝式水电站引用的流量小,但无蓄水库调节径流,水量利用率较差,综合利用效率较小。引水道会造成原河道脱水,引水道越长脱水河道越长。 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 坝后式水电站的厂房本身不承受上游水压力。其上游有较大容量的蓄水库可以调节流量,不会出现脱水河段,有利于加大电站的装机容量,适应电力系统的调峰要求,水能利用充分,综合利用效益高。适宜建在高山峡谷、淹没较小的地区。如三峡水电站、丰满水电站、东江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 水电站的环境影响评价 河床式水电站的厂房本身承受上游水压力。只建有低坝,水库容量和调节能力较小,主要依靠河流的天然流量发电,故又称径流式水电站。由于弃水较多,水能利用率低,综合利用效益小。如葛洲坝水利枢纽、富春江水电站、西津水电站、青铜峡水电站。       水电站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与燃煤发电相比,水电在提供清洁能源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2、大型水电站均建有较大库容的水库,通过合理的运行调度,可防止或减少下游洪灾; 3、较大库容的水库,可通过干、支渠提供大面积的灌溉; 4、大库容水库所蓄之水是大的蓄热体,可调节局部气候;风速减小、雾日增多。   水电站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水库改变了河道的水流形势,水流变缓,水体自净能力降低,,坝下形成减脱水河段,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生存;水电站的建设,特别是河流水能的梯级开发,改变了河溪的水文特征。引水式电站形成河道脱水、减水问题较为突出,脱水河段对下游水生态系统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2、水库压力增高,会影响库岸稳定;具有调峰功能的电站,对下游河岸造成周期性波动冲刷,使河岸崩坍,产生水土流失。 3、库尾形成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累,消落区有可能引发传染病; 4、水库下泄的水温低,会影响下游鱼类生长; 5、库区沉积的泥沙,会减小库容,阻塞航道。   电站的生态恢复—— (1)对上下游河溪、库区水岸的生态修复: 采用变径混凝土桩仿拟树林直根,土工格栅仿拟树须根,格栅后的砂砾石形成水生动物栖息地,起到隔离、反滤、生物吸附作用,并可构成旁侧式湿地; 砾石后无纺布构成反滤层,防止土壤流失; 河流有护底要求时,采用经编土工格栅砾石网垫,网垫栽种挺水植物,形成水-岸间的生态过渡带,同时为植物群落的可操纵性创造条件。   (2)对水岸边坡的绿化混凝土生态化防护: 采用绿化混凝土作为河川防护材料,可解决硬化与绿化、安全与生态之间的矛盾。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植物生长、可进行植被作业的混凝土及其制品,即能够长草的混凝土。对墙式护岸可采用箱式绿化混凝土构件; 对坡式护岸可采用浇筑式或复合式绿化混凝土构件。   (3)对岩壁、刚性防护的生态修复: 仿拟元素选择自然界中岩基-风化层-植被层这种合理的生态系统构造。其中风化层以绿化混凝土为防拟材料,可克服自然风化层松散、稳定性差、植物营养元素不均衡等弊端。   (4)对下游脱水段的生态恢复: 选择一定间隔,拦截河床下潜水通道,并在河库上以天然材料为主,砌筑拟自然化的阻水建筑物,储蓄电站丰水期的弃水和区间径流水。在非弃水期和枯水期形成拟自然化河道,河床保持经常有水状态,为生物提供栖息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而在丰水期又可淹没并恢复为正常河道。

文章目录